对于大多数18级地理科学专业的同学来说,即将进入大三,成为“地理人”已近两年,要问到对地理专业的了解,用一副对联可解——上联:要问地理知多少,下联:不多不少刚刚好,横批:我还阔以。但是如果学地理,只学习专业知识,与书本概念一同闭门造车,那未免缺失了地理之魂。为加强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,了解地理学基础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,2020年6月,我院组织18级地理科学专业的103位学生进行了系列野外实践,整体实践由学院地理科学专业系主任南岭老师、何栋才老师、王莉霞老师、张红丽老师带队,向天水及周边的典型地区进行探索。
看到树,不论大树小树,高树矮树,一概叫它们“树”?想要了解土壤的秘密?跟随学院何栋才老师、张红丽老师一起“土壤植被野外实习”,教你识别常见的树木花草,你一定可以叫出它们的名字,学会用手、用仪器去探索土壤的秘密。天水市秦州区罗玉镇马兰村赵家咀的黄土,带着它质朴无华的色泽也一并走入我们的视野,我们一起来感受这片养育多年的厚重的土壤,感受来自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。
有人说,提到天水,不得不说的,必然是厚重与精美并存的麦积山。如果说麦积山石窟向我们展示古人的鬼斧神工,其中确实带着一种磅礴且厚重的历史感,以及古老文明的巧夺天工,那么香积山就像是它的妹妹,是小陇山鲜为人知的宝藏:山泉、茂盛山林、溶洞……来自大自然深处的呼吸声,我们在这里畅游大自然的美妙,这正是我们地理人的风采。游览山川之美、发掘大自然独特的魅力。
前往天水市武山县滩歌盆地的沿途,我们是“看山是山,看水是水”又“看山不是山,看水不是水”,王莉霞老师一路上为我们讲解各地的地形地貌,我们看到的似乎是山,又似乎是各种岩层的变化,地形的变动,代表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,象征着几亿年的地球演化、地壳运动。
正值七一建党节,我们参观了武山博物馆以及红军长征纪念馆,感受了文化的绵延以及长征精神的传承。同时我们欢迎了来自天水市去武汉抗击疫情的医护战士,相遇总是短暂的,与您们的擦肩而过给予我们的是勇敢担当。
“群峰叠嶂觅无路,乱石开径别有天”。武山水帘洞石窟群东临麦积山,西望炳灵寺,造像风格一脉相承,但又独具特色,它把浮雕、窟龛、悬塑、壁画相结合,融北魏、北周、隋、唐、五代、宋、元、明、清各代佛教文化于一体,在全国仅此一例。加上周围的丹霞地貌风光,一线天、试斧山、莲花山、象鼻山、笔尖峰、单乳峰、圣贤壁等鬼斧神工般的奇山怪石,以及漫山遍野的奇花异草,构成了独特壮丽的人文自然景观。
野外工作不同于校园生活,有时需要爬山涉水、风餐露宿、早出晚归,生活和工作条件比较艰苦,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、艰苦奋斗的精神;在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期间,是以小组或小班为基层工作单位的,完成某项实习任务,要靠全体同学有组织、有纪律的共同努力,培养了我们的集体主义精神,增强了组织纪律性。另外,在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期间,师生同吃、同住、同工作,这有助于密切师生关系,为教师开展教书育人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。
“我见青山多妩媚,料青山见我应如是!”走出校门,置身于大自然之中,实地验证课堂上所学的自然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,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动手和独立工作能力,掌握自然地理野外调查的基本技能。
爱上地理,一次野外实践足矣!